新闻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麻将胡了2 > 新闻动态 > 范蠡、诸葛亮、王阳明都用过的成功秘诀,时至今日依然管用!

范蠡、诸葛亮、王阳明都用过的成功秘诀,时至今日依然管用!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1:09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努力,却总是达不到目标?而有些人看似轻轻松松,却能收获满满?其实,问题答案就藏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句话里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 这句话出自《礼记-大学》,虽然古老,但其中的道理却依然适用于当下的我们。

今天,就让我用几个简单的历史小故事,带领大家一起拆解这句话,来看看我们历史上伟大的哲人们,究竟是怎么用智慧过好一生的。准备好听故事了吗?

1. 知止而后有定

说到 “知止”,我想到了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——范蠡与勾践。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,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,复国成功。按理来说,他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,应该继续升官发财、享受荣华富贵吧?但是,他没有!

他深知 “功成身退” 的道理,选择在巅峰时期,辞官归隐,带着西施隐居江湖。随后,凭借着他卓绝的经商才能,成了富甲一方的 “陶朱公”。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,也知道越王的心里是怎么想的。更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停下来,才能从容地过完这一生。

《道德经》里说:“功遂身退,天之道。” 这句话和 “知止” 是同一个道理。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的人,他们的人生才能走得更长远。

“知止” 就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,找到自己的边界。就像范蠡,他知道功名利禄再诱人,也不如自由自在的生活重要。我们一旦明确了这一点,内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,不会再被外界的诱惑牵着鼻子走。

2. 定而后能静

说到 “静”,我想到了诸葛亮。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“空城计” 的故事吧?当司马懿带兵前来攻城,大军压境的时候,诸葛亮的手里却只有一帮老弱残兵。可他丝毫不慌,反而是十分淡定地坐在城楼上抚琴。

司马懿一看这架势,生性多疑的他,便以为有埋伏,吓得他是连忙撤兵。其实诸葛亮的心里也紧张啊,毕竟,这是“兵行险招”!一旦被发现,不仅城失守了,连自己也要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。为了不被拆穿,诸葛亮只能强行“稳如泰山,镇定自若”。这就是 “静” 的力量。

苏轼在《定风波》里写道: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” 是啊,外界怎样,又何必去管呢!只有不管外界多乱,我们依旧保持内心的平静,做好自己该做的,遇到问题的时候,才能不慌不忙,从容应对。

这里的“静” 不是说什么都不做,而是要心里有底,不自乱阵脚。就像诸葛亮,哪怕大敌当前,自己兵微将寡,也能稳住。因为,只有内心安定,才能冷静思考,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3. 静而后能安

说到 “安”,我想到了陶渊明。他原本是个小官,但他觉得官场实在是太复杂,压根就不适合他自己,再待下去,搞不好就要掉脑袋。于是,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辞官,回家种田。

辞官后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,但他的心里特别的踏实,就连晚上睡觉,也能睡得特别安稳。甚至还写下了 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 这样的诗句。

就像他在《归去来兮辞》里说的: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” 他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抽身,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,内心自然也就安稳了。

所谓的“安”,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。就像陶渊明一样,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,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特别的富足。只有内心安稳,知足常乐,我们的生活,才能过得踏实、自在、自得。

4. 安而后能虑

说到 “虑”,我想到了“张良”。他是刘邦的谋士,帮助刘邦打下了江山。但你知道吗?在张良还很年轻的时候,在他身上发生了这么一个故事!

有一次,他在桥上遇到了一位老人,这位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桥底下,让张良帮他去捡。张良不仅捡了,还帮老人把鞋给穿上了。老人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耐心啊,于是,就送了他一本书。后来,张良就靠着这本书,成为了刘邦的智囊。

很多人一看老人故意把鞋给扔了,还让自己去捡,就会不耐烦,甚至还有人会觉得是在挑衅自己。可张良不一样,他能在关键时刻冷静思考,觉得老头这么做必有缘由,于是选择了去捡鞋子,这就是因为他的内心安定,不会轻易的被情绪所左右。

正如《论语》里所说的:“三思而后行。” 我们在做事之前,一定要多思考,这样,才能避免我们犯一些没必要的错误。

所谓的“虑”, 就是深思熟虑,像张良一样,在关键时刻能冷静分析,做出正确的判断。但前提是内心安稳,因为只有我们内心安稳,才能够有条不紊地思考,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
5. 虑而后能得

说到 “得”,我想到了王阳明。在他年轻的时候,为了追求 “格物致知”,他对着竹子看了七天七夜,结果,不仅啥也没悟出来,反而还病倒了。后来他才明白:“光靠蛮想是不行的,得用心去思考”,从而打破了对程朱理学的盲从!随后,他在龙场悟道,提出了“知行合一”,创立了 “阳明心学”。从而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。

正如王阳明所说的: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”我们想要“得”,可这个“得”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,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,才能真正的有所领悟。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思考和探索,才能找到真正适用于我们自己的那个答案。

从 “知止” 到 “得”,这六个字看似简单,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: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要一步一步地修炼内心,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脚踏实地,稳步向前。无论是范蠡的功成身退,还是诸葛亮的淡定从容,又或者是王阳明的深思熟虑,他们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:真正的成功,不是外界的名利,而是自己内心的安定与满足。

所以,当你感到迷茫或焦虑时,不妨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:我是否 “知止” 了呢?我的内心 “安定” 了?我知足了吗 … … 我们只有先修好这颗心,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
愿你我都能在这条修心的路上:走得从容,走得坚定,最终,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 “得”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麻将胡了2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