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Position

你的位置:麻将胡了2 > 新闻动态 > 1955年,中将对两位上将说,战士是上将我班长才中将,这兵怎么带_陈先瑞_刘震_鄂东

1955年,中将对两位上将说,战士是上将我班长才中将,这兵怎么带_陈先瑞_刘震_鄂东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09:52    点击次数:69

1955年授衔之后,中将陈先瑞对上将韩先楚和刘震说:“战士是上将,班长是中将,这兵叫我怎么带?”

两个上将异口同声说:“什么中将、上将的,战士什么时候都得听班长的。”

说完,三人哈哈大笑。

韩先楚(中)陈先瑞(右)刘震(左)

这三位开国将军还真是一个班出来的。编制序列是红四方面军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一分队一班。

特务4大队是由鄂东北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。这个大队人员精干,全队有120多人,是由红四方面军手枪团一个分队改编而来,后来又从各区、县游击队挑选了一些作战勇敢,机智灵活的青年战士补充进来。

他们武器装备精良、弹药充足,每人都有一把德国造驳壳枪,四五个瓜型手榴弹。班长和战斗小组长每人还有一支长枪。每个分队装备一个花机关枪班。这是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的“娇子”,也是各游击队干部战士所羡慕的单位。

展开剩余86%

特务4大队的主要任务有三项:一是搜集敌人情报,侦察敌人动向,对民愤极大的反动民团和反动政府人物予以暗杀;二是打地主土豪筹备经费物资。三是护送来往于中央和鄂豫皖根据地之间的领导干部、交通联络人员等。

4大队的活动方法很灵活,根据任务不同,可以以大队、分队、班执行任务,有时也化装成各种身份去完成任务。可以说是鄂东北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特种部队。

那么,这三位将军是如何巧合地来到同一个班的呢?

中将班长陈先瑞

陈先瑞,1914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麻河岗大阎家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这个村在商城县南区,解放战争时期划给了安徽省金寨县。1929年,15岁的陈先瑞先是报名参加了儿童团,后来又参加了红军,被分到红32师98团,因年龄小就给团长萧方当了勤务兵。

陈先瑞

1930年,他又被调到改编后的红1军2师师部通信队任通信员。1931年3月,皖西北道区指挥部成立了敌后特务队,陈先瑞因作战勇敢,人又很机灵被选中进了特务队。

1932年10月,陈先瑞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,向豫陕边区转移路过湖北枣阳时,不幸病倒了,发起了高烧,因部队缺医少药得不到治疗,他在一次部队大休息时昏睡了过去,醒来时发现自己掉队了,从此和部队失去了联系。于是独自留下养病,等病好后已无法再追赶上部队。无奈的他,只好边讨饭边往回赶,想重新回到苏区。

1932年12月,陈先瑞来到河口县,因他到县苏维埃政府送过信,认识这里的人。他幸运地碰到熟人后,说了自己这一路的遭遇。河口县苏维埃政府的人决定让他休整一下,然后送他去鄂东北游击司令部。

不久,在河口县苏维埃政府的介绍下,陈先瑞被送到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。当时的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郑位三见到陈先瑞后,认为他在皖西北道区指挥部干过特务队,就安排他去了特务4大队。

陈先瑞先是在一分队一班当战士,几次任务下来,因作战勇敢,又很灵活,很快就升任了班长。

上将战士刘震

刘震,又名刘幼安,1915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东北小悟区一个贫苦农民家里。1928年,13岁的刘震参加了儿童团。1930年4月参加了县赤卫队,年仅15岁的他是赤卫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。1931年9月,报名参加了红军,10月被分配到陂孝北县游击大队(后改为独立营)。

1932年春,刘震从陂孝北县独立营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,被分配在一分队一班。

上将战士韩先楚

韩先楚,1913年2月,出生于湖北黄安县(今红安县)枫树岗村。他出身贫寒,自幼饱受苦难。16岁时随姐夫田长松参加了家乡的赤卫队,后来加入了黄安县独立师,成了一名正式的红军。

韩先楚

1932年夏天,在独立师担任通信排长的韩先楚,因不愿杀掉被怀疑为奸细的问路老百姓,被师长下放到营里当副官。说是副官实际上就类似于今天的营司务长,就是负责每天买粮买菜,管几个烧火做饭的。

因他工作卖力表现好,又让他下连队扛枪打仗当了大头兵。但在攻打罗田县城抢敌人金库时又出了状况。部队抢完金库,出城时敌人反击,人马拥挤,在黑暗中他被挤落到路边的沟里,肩上两包银元全撒到齐腰深的泥水里。因丢了战利品,他又受处分当了伙夫。这下可好,彻底拿起烧火棍了。

不久部队转移,让他带几个人去设营。这边安顿好了,那边部队接到命令去别处了。他不知道部队去了哪里,只好四处打听寻找。他白天和几个人躲在山上,晚上到老乡家弄点吃的,终于找到了另一支红军部队——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。他被编到了一分队陈先瑞的一班。

这样,三位将军在一班就聚齐了,开始了他们的战斗岁月。从时间上来看,最先到这个班的应该是刘震(1932年春),之后就是陈先瑞(1932年12月),最后才是韩先楚,从他的回忆录里看到,他到一班时陈先瑞和刘震就已经在了。

一次,陈先瑞带领全班到黄陂、孝感被边打土豪筹款,捉到个土豪儿子当人质,让土豪拿钱来赎。当地民团、红枪会,还有一些正规军寻迹追来,将全班10多人围在一幢房子里,机枪架在屋外风水墙上,喊叫着让他们投降。

陈先瑞说:软的怕硬的,硬的怕不要命的。跟我拼,谁不拼搞死谁!

当时大家都认定只有拼了:反正这会革命是要“成功了”,拼掉一个够本,拼掉两个就赚一个。

韩先楚说:班长说得对,要和敌人拼。但也不能瞎拼,咱们得想出个办法来。

他给班长建议:每人一颗手榴弹,一齐投,投出去就往外冲,冲出去就全力射击,向周围敌人射击,没人负责一段扇面,把枪里的子弹全打出去。我和班长首先干掉那挺机枪。然后再投弹,手榴弹出手就往外冲,一起冲出去。

陈先瑞认为在理,对大家说,就按韩先楚的打法来。结果全班都顺利突围了冲出来。

还有一次,韩先楚和刘震两人一起外出执行任务。

刘震

白天,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白区,隐藏在一位地下党员家中。夜间便按行动计划分散行动。他们约定天明以前赶回边沿地区。

但是由于叛徒告密,在孝感境内,他们被民团发觉了,情况万分危急。

“喂,快投降吧,你们被包围了!”一个民团小队长挥动着手枪向韩先楚喊叫。

韩先楚和刘震不动声色地隐藏在一间连着一大片围墙的废屋里。看天色,已经是吃过晚饭时分了。

这时,韩先楚向刘震略一交待,便跳出短墙,大喊一声:“XX的,有种跟老子走哇!”说着便“叭叭”地放了两枪,迅速朝着屋后的一片小树林奔去。

民团仗着人多势众,蜂拥着追去。

韩先楚趁着初降的夜色,左冲右突,硬是把敌人引出了二三里远。

这时的刘震瞅准机会,悄悄地冲出了民团的包围圈,赶到了他与韩先楚约定的集合地点。

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甩掉了民团的韩先楚出现在刘震的面前……

红25军长征纪念馆雕像

再之后,三人被编入红25军手枪团,跟着红25军开始了长征,转战陕甘。长征结束后,三人的岗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但都还在由红25军和红26军改编而成的红15军团建制内,陈先瑞任红74师师长,韩先楚任红75师223团团长,刘震任红75师225团政委。

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们三个人就逐渐分开了,各自奔赴自己的革命岗位。从此之后,在战争年代他们几乎没再见过面。再见面,就是在解放后的北京了。在北京,他们的来往多了起来,老战友之间礼尚往来、你宴我请,共同享受着成功的喜悦,自不必说。三人经历和关系在当时也被传为一段佳话。

有一次中央会议后,三人一同去看望胡耀邦同志。胡耀邦听了他们三人的情况后,连连说:“

很了不起,很了不起。像你们三人这样当兵在一个班出来的,现在又都是我军高级将领的情况确实不多,可以写一部小说,也可以作一篇大文章。

笔者能力有限作不了大文章,就以这个话题作一篇小文章,以飨读者吧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麻将胡了2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